2025年6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自2025年6月起到2026年5月底,三部门将开展为期1年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覆盖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相关介绍如下:整治目标:压实主体责任、堵塞风险漏洞、完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信任与满意度;树立行业质量安全意识,推动医德医风新风尚。整治重点:聚焦医疗行业十大突出问题,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泄露患者隐私、电子病历系统管理不到位、医德医风建设管理不到位。行动阶段: 启动阶段(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方案》,全国动员部署。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自查自纠阶段(2025年7月-9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自查,建立问题台账,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集中整治阶段(2025年10月-2026年3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监管,督促整改不力机构,研究共性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国家层面开展调研督导。 总结评估阶段(2026年4月-5月):各地总结经验,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常态化监管。国家层面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高压态势。实施要求: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需提高政治站位,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行动有序推进。 强化监督,严肃问责:医疗机构主动查摆问题,依规处理违规行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大指导力度,对敷衍了事的机构严肃追责。 加强宣贯,营造氛围:通过培训教育,强化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注重正面引导,提升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