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在欧洲行星科学大会-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EPSC-DPS2025)联合会议上提出的一项研究表明,土卫二表面裂缝喷出的水汽羽流中检测到的有机分子,可能是在土星冰冷的卫星上暴露于辐射形成的,而不是源自其地表下的海洋深处。罗马国家天体物理与行星科学研究所的Grace Richards博士在会议上展示了研究结果。她表示,虽然在土卫二环境中识别出复杂的有机分子仍然是评估该卫星宜居性的重要线索,但结果表明,表面和羽流中辐射驱动的化学反应也可能产生这些分子。Richards和她的同事进行了相关实验。他们在匈牙利HUN-REN核研究所的设施中,模拟了土卫二表面和虎纹壁上的冰的成分,这种冰含有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并冷却到零下200摄氏度,随后用离子轰击冰,以复制土卫二周围的辐射环境。实验结果显示,离子与冰冷的成分发生反应,产生了一系列分子,包括一氧化碳、氰酸盐和铵,还产生了氨基酸的分子前体,而这些化合物以前在土卫二的表面和羽流中都被检测到过。这一发现对评估土卫二海洋的宜居性具有重要影响,它使人们对土卫二羽流中有机分子的天体生物学相关性受到质疑,意味着不能仅仅因为羽流的成分就假设土卫二的海洋是宜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