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检查背景与目的
 安全风险:氧气瓶和液化石油气瓶在使用、储存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或存在质量问题,极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严重安全事故。例如,氧气瓶中的氧气属于助燃气体,一旦气瓶泄漏且周围存在可燃物质,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剧烈燃烧;液化石油气瓶中的石油气具有可燃性,在高温、高压或者气瓶老化损坏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泄漏、爆炸。
 保障民生与安全:在丹东市振兴区开展专项检查是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涉及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的各类企业(如医院、工厂、餐饮企业等)安全运营,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检查内容
 气瓶质量
 查看气瓶的生产厂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检查气瓶的制造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等标识是否清晰、准确。不合格的气瓶可能存在材质不达标、焊接工艺差等问题,容易导致气瓶本体出现裂缝、砂眼等缺陷。
 检查气瓶的外观是否有变形、腐蚀、损伤等情况。例如,气瓶表面的腐蚀可能会削弱瓶体的强度,增加安全风险。
 充装环节
 核实充装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充装。充装过量可能会导致气瓶内部压力过高,引发安全事故。
 检查充装单位的充装设备是否完好、定期校验。例如,充装秤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充装量不符合要求。
 查看充装单位是否对充装气瓶进行严格的检查登记,包括气瓶来源、检验周期等信息。
 使用和储存情况
 对于使用氧气瓶和液化石油气瓶的企业,检查气瓶的存放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例如,液化石油气瓶应远离火源、热源,通风良好,氧气瓶与可燃气体气瓶应分开存放等。
 查看使用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气瓶管理制度,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是否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气瓶。例如,在使用氧气瓶时,操作人员应避免沾有油脂的物品接触气瓶,防止发生氧化反应引发火灾。
 检查措施与意义
 检查措施
 执法人员通过实地走访辖区内的气瓶充装站、使用单位(如医院的氧气供应部门、餐饮企业的厨房等),采用现场检查、查阅台账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
 运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气瓶的压力、壁厚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意义
 通过专项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的市场秩序,提高企业和用户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气瓶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振兴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