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男性职工在育儿假和年休假方面的权利受《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保护。若遇到单位拒绝育儿假或扣减年假的情况,可通过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明确法律依据
育儿假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各地实施细则(如《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男性职工通常享有515天不等的育儿假,具体天数因地而异。
育儿假是法定权利,单位不得拒绝,也不得用年假抵扣(除非双方协商一致)。
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职工享有带薪年假(515天)。
单位因生产需要可协商调整休假时间,但不得单方面剥夺或抵扣其他假期。
维权步骤
与单位协商
书面提交休假申请,并附上当地育儿假规定的文件(如省条例条款)。
若单位拒绝,要求其出具书面说明并盖章。
向工会或劳动部门投诉
通过企业工会协调,或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电话:12333)。
投诉时需提供劳动合同、考勤记录、休假申请记录等证据。
申请劳动仲裁
若投诉无果,可在1年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
补休育儿假或支付未休假的3倍工资(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5条);
返还被非法扣除的年假。
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
注意事项
保留证据
保存所有与休假相关的沟通记录(邮件、微信、书面文件等)。
记录单位扣减年假的书面通知或制度文件。
地方差异
育儿假的具体条件(如子女年龄、休假期限)需参考当地最新政策(例如上海规定子女3岁前每年5天育儿假,四川允许夫妻共享育儿假)。
法律时效
劳动仲裁需在权益受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
法律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