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现状,我国水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破局:1. 加强行业自律: 坚持错峰生产:水泥企业应严格落实错峰生产要求,行业相关部门需完善错峰生产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强化监管执行力度,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减少市场供应压力,缓解水泥供需矛盾。 避免恶性竞争:贯彻落实政府部门有关政策要求,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坚决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生态,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沟通交流:强化各省、各区域企业间的交流,消除误解、增进互信、达成共识。大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小企业积极配合,共同维护行业生态。2. 推动产能治理: 发挥市场与政策作用:借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强化政策引导,加强能耗双控、碳指标等相关标准考核,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 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期待国家有关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加速出清行业低效产能。3.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如基于AI大模型进行质量管控、生产优化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实现绿色发展:研发和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提高热回收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水泥生产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满足环保要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促进智能化发展: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的精准性和稳定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4. 拓展市场空间: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关注国际市场需求,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潜力,加大海外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输出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和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推进“水泥+”模式: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发展水泥基复合材料、装配式建筑构件等,延伸产业链,拓展盈利空间,满足不同市场需求。5. 加强合作共赢: 深化技术合作:企业间聚焦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在特种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高端化技术,以及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方面相互取经、共享经验,共同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加强市场合作:通过大企业在重点区域交叉持股,或建立平台收购产能等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免过度竞争,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推动双碳合作:在碳排放、碳交易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落实碳领域相关工作,推动行业尽快纳入碳市场,以市场化方式加速行业绿色发展。6. 争取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企业困难和发展诉求,政府依据行业实际需求,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推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