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内蒙古赤峰河道如大地‘脉络’”的相关介绍: 赤峰河道概况赤峰市地处辽河流域上游,境内有西辽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滦河流域四个流域、八个水系。水系主要以西辽河流域为主,流域面积77790.5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6.4%。赤峰市境内共有4条流域,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33条,形成了西辽河、新开河、叫来河、大凌河、达里诺尔、锡林郭勒、老哈河、滦河八大水系。 主要河流及其特点老哈河 河流概况: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的光头山东坡,在宁城县甸子乡七家村流入赤峰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流淌,至下游翁牛特旗大兴乡的海流图,汇流西拉木伦河后始称西辽河。赤峰市境内河长388.6公里,流域面积2.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4亿立方米。 分段特点:上游河水流淌在七老图山区,山高谷深,河床深切,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呈幼年河道特征;中游由山区进入黄土丘陵区,河两岸地势开阔,灌溉农业发达,是赤峰市主要产粮区和人口集聚区,有多条支流汇入,水量大增;下游没有支流汇入,两岸多为沙质丘陵台地和流动沙丘,河道进入宽窄不一的峡谷地带,落差比较集中,到下游尾端,河谷逐渐展宽,河床变形迅速,主流分散、摆动不定。西拉木伦河 河流概况:也写作“西拉沐沦河”,为辽河流域西辽河北源,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发源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红山北麓白槽沟,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赤峰市境内河长355公里,流域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 分段特点:上游穿行山谷之间,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坡度较大,河宽30-50米,水面一般宽20米左右,水深约1米,植被良好,河床稳定,河水水源主要来自泉水及地下水,水流清澈;中游平均比降1.9‰,河宽100-500米,巴林桥以下最宽处达1000米,水深0.5-1.0米,流水分散,主流摇摆不定,多处出现河心沙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河道比较平缓,平均比降1.6‰,河面宽,水浅,无支流汇入,台河口至他拉干枢纽段,左岸多沙丘,右岸为土质肥沃的农业区,河床宽浅,主流左右摆动,为沙质河床。查干沐沦河 河流概况:发源于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镇牧场,流经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3个旗县区,赤峰市境内河长236公里,总流域面积11450.48平方公里,是西拉沐沦河最大的支流。 河流特点:宛如一条绿丝带,自北向南蜿蜒流淌,穿越广袤的草原,沿途汇纳大小河流21条,最终汇入西拉沐沦河。 河道如大地“脉络”的体现从空中俯瞰的视觉效果:从空中俯瞰赤峰的河道,如老哈河、西拉木伦河等,它们在广袤的大地上蜿蜒曲折,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图案和线条,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纵横交错,分布有序,为大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例如红山水库下游的河道中,河道被水流冲刷出来的神奇图案,好似大地“脉络”。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河道如同大地的“脉络”,为整个赤峰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的支撑。它们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滋养着沿途的植被、动物和人类社区,维持着生态平衡,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与大地地貌的融合:赤峰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河道在这样的地形中流淌,与山脉、丘陵、平原等大地地貌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赤峰大地的“脉络”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