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行业景气度上行周期的深度解析:为何中信证券看多至2026年下半年?# 一、核心逻辑:供需错配与AI需求共振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本轮存储景气度上行区别于2023Q3-2024Q2的"强预期弱现实",呈现"供给优化+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特征。从供需结构看,这一趋势的可持续性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需求端三重增量1. AI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北美云服务商(CSP)2025年资本开支(CAPEX)显著上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2026年分别同比增长64%、50%,带动企业级SSD需求激增。单个AI服务器搭配的SSD容量较传统服务器提升3-5倍,2026年AI服务器企业级SSD需求将达2180亿GB,同比增长55%,占全球NAND需求比重升至20%。2. HDD短缺引发替代效应:近线硬盘(Nearline HDD)因西部数据、希捷无扩产计划出现严重短缺,交期延长至52周。云厂商被迫转向eSSD存储冷数据,预计2026年企业级SSD总需求达3392亿GB,同比增长35%。3. 终端智能化扩容:AI手机、AIPC等终端设备存储容量需求从256GB向1TB普及,佰维存储等厂商的高价值产品已批量交付,消费级存储需求稳步回升。供给端两大约束1. 产能利用率偏低:NAND行业过去三个季度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0%左右,低于历史均值。2023年行业底部时海外原厂稼动率曾降至70%-80%,产能恢复存在滞后性。2. 资本开支谨慎:2025年全球DRAM资本开支增长54%,但NAND仅增长6%。三星、美光等巨头优先将资源投向DDR5、HBM等高端产品,压缩DDR4及低阶NAND产能,2026年NAND新增产能有限。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NAND晶圆厂设备支出仅138亿美元,低于150亿美元的牛市水平。# 二、价格走势与周期判断当前存储价格已进入明确上涨通道,呈现"分级上涨、结构分化"特征:DRAM市场:2025年5月DDR4价格单月暴涨53%,创2017年以来最大涨幅,市场出现"有钱没货"现象。三星、美光已通知Q4继续涨价,eMMC/UFS协议产品预计涨幅5%-10%。NAND市场:2025Q2 TLC颗粒价格上涨3%-8%,9月闪迪率先对闪存产品涨价10%+。TrendForce预计2025Q4 NAND价格涨幅扩大至5%-10%,摩根士丹利更预测2026年NAND混合价格将上涨15%-20%。中信证券判断景气度延续至2026年下半年的关键依据在于:产能扩张周期与需求增长周期存在时间差。即使2025年下半年开始规划新产能,晶圆厂建设、设备调试到产能释放需12-18个月,难以在2026年显著改变供需格局。# 三、产业链机会与竞争格局全球市场重构国际巨头战略收缩为中国企业创造窗口期:三星、SK海力士等退出中国低端市场,专注企业级SSD等高利润领域。长江存储全球份额预计从2025年12%提升至2026年15%,且跟随国际行情涨价,不发起价格战。其武汉三期项目注册资本达207.2亿元,产能扩张加速。产业链受益图谱1. 存储芯片设计:兆易创新作为全球第一大无晶圆厂Flash供应商,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1.69%,直接受益价格上涨。2. 存储模组:江波龙2024年上半年营收90.39亿元,同比增长143.82%;企业级产品进展快的模组厂商将充分享受量价齐升红利。3. 设备材料:长江存储产能扩张带动国产设备需求,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供应商有望受益。# 四、风险因素与周期变数需警惕四大潜在风险可能缩短上行周期:1. 订单真实性风险:云厂商存在"重复下单"可能,实际提货时或出现砍单。2. 产能释放超预期:若NAND厂商突然加大扩产力度,2027年可能再度供过于求。3. 替代技术冲击:机械硬盘产能恢复或削弱SSD替代紧迫性,AI存储架构创新可能改变需求结构。4. 宏观经济扰动:欧美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数据中心建设进度。# 五、投资策略建议中信证券建议沿两条主线布局:1. 直接受益标的:企业级SSD进展快、涨价弹性大的存储模组公司,如江波龙、佰维存储等。2. 间接受益标的:企业级存储配套芯片设计公司,以及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存储+计算"一体化能力的头部IT基础设施厂商将持续受益。从长期看,IDC预计2023-2028年企业级存储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4%,闪存存储、分布式存储将成为核心发展方向。在AI驱动的超级周期下,存储行业正经历从量价齐升向结构升级的转型,这一过程或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以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