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丰富产品体系方面的举措
绿色债券
定义与发展
绿色债券是为特定绿色项目进行融资的债券工具。它要求募集资金专款专用,投向符合规定的绿色项目,如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项目的建设、绿色建筑的开发、污染防治工程等。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例如,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发行绿色债券,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就达到了约2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
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
对于发行人来说,绿色债券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以风电企业为例,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获得相对稳定、成本较低的资金,用于风电场的建设和升级。这有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
绿色股票指数及相关投资产品
指数构建与产品种类
绿色股票指数是选取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表现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构建而成的指数。例如,中证指数公司推出的中证环保产业指数,选取涉及资源管理、清洁技术和产品、污染管理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基于这些绿色股票指数,基金公司开发了相应的指数基金产品,如绿色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这些基金间接参与绿色产业投资。
推动转型的意义
一方面,绿色股票指数及相关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绿色低碳转型投资的渠道。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可持续发展投资,这些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绿色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绿色发展绩效,以提升在指数中的权重,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聚集,加速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的扩张。例如,一些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由于被纳入绿色股票指数,更容易获得融资用于研发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绿色资产支持证券(ABS)
产品特性与发行情况
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是以绿色资产(如绿色项目未来的收益权等)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化产品。例如,污水处理企业可以将未来一定期限内污水处理收费的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设计发行绿色ABS。这种产品将未来相对分散、流动性较差的现金流转化为可在资本市场交易的证券,提高了绿色资产的流动性。
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角色
对于一些中小绿色企业来说,绿色ABS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由于中小绿色企业往往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绿色ABS可以盘活其存量绿色资产。例如,一些小型的可再生能源运营企业,通过发行绿色ABS将其运营的太阳能电站未来的电费收益提前变现,用于新电站的建设或者设备更新,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碳金融产品
主要产品类型
碳期货:碳期货是以碳排放配额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它为碳排放权的持有者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工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机和套利的机会。例如,在欧洲,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参与碳期货市场,锁定未来的碳排放成本,避免因碳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碳期权:碳期权给予持有者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卖碳排放配额的权利。例如,对于那些有减排潜力但不确定未来减排成果的企业来说,购买碳期权可以在碳价上涨时以较低价格获得碳排放配额,降低减排成本。
在低碳转型中的功能
碳金融产品的推出有助于形成有效的碳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反映碳排放的真实价值,从而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减排计划。例如,当碳期货价格上涨时,企业会意识到减排的紧迫性和经济价值,从而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如升级生产设备以降低能耗、采用更清洁的生产工艺等,推动整个经济向低碳转型。
资本市场在丰富制度体系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措施
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与现状
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相关规则,要求部分重点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其环境信息,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等。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在年度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
这种制度促使企业重视自身的环境绩效。一方面,对于已经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企业来说,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尚未积极转型的企业来说,信息披露的要求使其面临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压力,从而促使其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
绿色投资指引与评价标准
指引内容与评价指标
一些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出台了绿色投资指引,明确了绿色投资的定义、范围和原则等。例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绿色投资指引(试行)》,为基金管理人开展绿色投资提供了操作指南。同时,相关评价标准也逐步建立,如对绿色债券的认证标准,从募集资金用途、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引导绿色投资的意义
绿色投资指引和评价标准规范了资本市场的绿色投资行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绿色投资机会,降低“漂绿”风险(即企业虚假宣称自身为绿色企业或项目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按照绿色投资指引和评价标准行事,可以更好地对接资本市场的绿色资金,提高融资效率,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激励政策与优惠制度
政策类型与实例
税收优惠:对于绿色债券的发行人或绿色项目的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例如,某些地区对投资绿色能源项目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
优先审核通道:证券监管部门为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上市或再融资开辟优先审核通道。这有助于绿色企业更快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加速绿色项目的落地实施。
推动转型的作用
这些激励政策和优惠制度提高了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更多的企业愿意投身于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业务,因为可以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例如,一家原本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在看到转型绿色产业可以获得税收优惠和融资便利后,可能会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转型生产环保型产品,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