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完善设计以提升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效能的一些途径:
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完善科创板与创业板制度设计
优化上市标准
对于盈利尚未达传统标准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进一步细化和增加市值与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多维度的上市标准。例如,对于生物医药企业,可重点考量其研发管线的价值、临床试验的进展阶段等因素,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市值 研发投入上市标准,使更多处于研发关键阶段但资金短缺的创新药企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加强退市制度与投资者保护的协同设计
在退市制度方面,除了现有的财务类、交易类等退市指标外,应强化对企业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合规性的监管要求。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造假行为,应加快其退市进程。同时,建立退市风险预警期内的投资者专项保护机制,如设立投资者补偿基金,由保荐机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等按一定比例出资,在企业因欺诈等恶劣行为退市时,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合理补偿。
发展和优化新三板市场
分层管理深化
在现有的基础层、创新层之上,进一步细分创新层企业的层级。例如,根据企业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指标,将创新层分为创新层A类和创新层B类。对于创新层A类企业,给予更接近沪深交易所的政策待遇,如降低投资者门槛、简化转板流程等,提高市场对优质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融资制度创新
引入多样化的股权融资工具,除了现有的定向增发外,开展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融资方式的试点。对于具有稳定现金流但控制权较为敏感的企业,优先股融资可以在不稀释控制权的情况下满足其资金需求;而可转换优先股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企业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债权融资支持工具
完善公司债券市场
信用评级体系优化
建立多元化的信用评级机构格局,鼓励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同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建立评级结果的定期抽检和回溯机制。例如,要求评级机构对债券存续期间的评级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如果出现评级虚高或未能及时反映企业信用风险变化的情况,对评级机构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暂停业务资格等措施,以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债券品种创新与设计
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更具个性化的债券品种。例如,对于绿色产业企业,设计绿色收益债券,其利息支付与企业的绿色项目收益挂钩。如果企业在绿色项目运营中实现了超过预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适当降低债券利息支付比例,反之则提高利息支付比例,以此激励企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并提高债券融资的吸引力。
提升资产支持证券(ABS)效能
基础资产筛选与监管
拓宽基础资产的范围,除了现有的应收账款、信贷资产等,可将知识产权、文化产业的未来收益权等纳入其中。但在拓宽范围的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资产质量的监管。对于知识产权类基础资产,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库,要求进行严格的价值评估和法律风险审查,确保基础资产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产品结构设计优化
在ABS的产品结构设计上,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优先级和次级的产品结构。例如,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提供优先级份额较高、收益相对稳定的ABS产品;对于风险偏好较高且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设计次级份额占比较高、收益与基础资产现金流波动挂钩更紧密的产品。同时,引入信用增进机制,如由政府性担保机构或大型金融机构为部分优质的ABS产品提供信用担保,提高产品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