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起,多家中国车企陆续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下是具体情况和相关影响的介绍:背景:长期以来,汽车产业链受超长账期困扰。2024年国内主要汽车企业财报显示,车企向供应商付款账期普遍在120天以上,部分企业达到200天,远高于国际车企50天至70天的水平。汽车行业“价格战”激烈,车企为降低成本,常向上游供应商施加压力,延长付款周期,导致供应商现金流吃紧,经营压力增大。相关政策:2025年6月1日,国务院发布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这为整治汽车行业账期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车企表态情况:6月10日晚间,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集团率先宣布将以“60天付款”作为所属单位付款期限要求。随后,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车企也相继发文加入。长城、小鹏、小米、理想、零跑等车企也表态将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上汽、北汽不仅承诺60天付款,还强调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积极影响:对供应商而言,缩短支付账期有利于缓解其应收账款压力,释放现金流,减少融资成本与财务费用,降低坏账风险。对车企来说,虽然短账期将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但从长远看,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将会提高,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让行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行业整体来看,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护产业链稳定,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汽车供应链规范化进程迈出的关键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