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B扩产潮中,"卖铲人"指为PCB厂商提供生产必需的设备、材料与耗材的上游企业,而"卖铲人的卖铲人" 则是这类上游供应商的核心技术或关键部件提供者,他们处于产业链更顶端,凭借高壁垒技术和稀缺性,成为扩产红利的优先受益者。从PCB产业结构看,这类角色主要集中在高端设备核心部件、特种材料上游以及检测设备核心器件三大领域,具体格局如下: 一、高端PCB设备的核心部件供应商PCB制造设备(如钻孔、电镀、曝光设备)是扩产核心刚需,而设备性能取决于其核心部件,这类部件供应商构成"卖铲人的卖铲人"第一梯队。激光钻孔设备核心部件:超短脉冲激光器 - 技术壁垒:AI服务器用高阶PCB需0.025mm以下微孔加工,依赖皮秒/飞秒级超短脉冲激光器,其脉冲宽度、峰值功率直接决定钻孔精度。全球仅相干(Coherent)、通快(TRUMPF)等少数企业能稳定供货,国内厂商如大族激光虽实现设备量产,但高端激光器仍依赖进口。 - 受益逻辑:2025年全球PCB钻孔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16亿美元(占设备总市场21%),激光器成本占设备总价30%-40%。随着AI驱动高多层板(20-30层)产能扩张,单台设备激光器需求从1-2套增至3-4套,叠加国产设备市占率突破50%,核心激光器供应商订单增速超设备厂商30%以上。MSAP填孔电镀设备:高精度电源与阳极系统 - 技术壁垒:高阶PCB的MSAP工艺需实现孔径内部均匀镀铜,核心依赖高精度脉冲电源(电流控制精度达±1mA)和钛阳极(耐腐蚀性要求超10万小时)。德国Schmid、日本荏原(EBARA)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仅东威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但核心电源仍需采购自美国Advanced Energy。 - 受益逻辑:MSAP设备单价是传统电镀设备的3倍,2025年全球需求超500台,对应核心电源市场规模约8亿美元。由于海外设备产能受限(交货周期达12个月),国产设备订单溢出带动核心电源进口量同比增60%,Advanced Energy等企业直接受益。 二、特种材料上游的关键原料供应商PCB原材料(占总成本50%-60%)中,高端材料的上游原料具有极高稀缺性,这类原料供应商处于产业链顶端。HVLP铜箔上游:特种电解添加剂 - 技术壁垒:AI用高频高速PCB需HVLP(极低轮廓)铜箔(表面粗糙度Rz<1.5μm),其生产依赖特种有机添加剂(如含硫化合物),需同时满足低轮廓度与高抗剥离强度,全球仅日本JX金属、美国乐思化学(Rohm and Haas)掌握配方。国内铜箔厂商如德福科技、铜冠铜箔虽实现HVLP量产,但添加剂进口占比超80%。 - 受益逻辑:2025年HVLP铜箔全球缺口达30%,国内厂商扩产导致添加剂需求激增。近期中国台湾铜箔企业因切换产能生产HVLP,导致普通RTF铜箔涨价15%,间接反映添加剂供给紧张。乐思化学等企业凭借配方垄断,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远超下游铜箔厂商(20%-25%)。Low-Dk玻纤布上游:高纯度石英砂 - 技术壁垒:AI用PCB需低介电(Low-Dk)玻纤布,核心原料为纯度99.99%以上的电子级石英砂,全球仅美国尤尼明(Unimin)、挪威TQC能稳定供应。国内中材科技、菲利华虽实现Low-Dk布量产,但石英砂进口依赖度超70%。 - 受益逻辑:2025年Low-Dk玻纤布全球需求增速达45%,带动电子级石英砂价格同比涨22%。尤尼明等企业通过绑定全球前三大玻纤布厂商(日本日东纺、中国巨石、台玻),直接享受扩产红利,且无需承担铜价波动等下游风险。 三、检测设备的核心传感器供应商PCB质量检测(如AOI光学检测、X射线检测)是扩产必备环节,核心传感器决定检测精度,这类供应商构成第三梯队。X射线检测设备:微焦点X光管 - 技术壁垒:高阶PCB的层间对准度检测需分辨率达0.5μm的微焦点X光管,其焦点尺寸、功率稳定性直接影响检测效果。全球仅美国赛默飞(Thermo Fisher)、日本滨松(Hamamatsu)量产,国内日联科技、矩子科技的检测设备核心部件进口占比超90%。 - 受益逻辑:2025年全球PCB检测设备市场规模达11.6亿美元(占设备总市场15%),微焦点X光管成本占设备总价25%-30%。随着AI服务器PCB层数从16层增至30层,检测设备需求翻倍,带动X光管订单增速超50%,滨松等企业成为间接受益者。 四、竞争格局与风险提示格局特征:这类角色呈现"全球寡头垄断+国产替代初期"的特点。高端领域(如超短脉冲激光器、电子级石英砂)海外企业占比超80%,国内仅少数企业(如菲利华在石英砂提纯、华工科技在激光器)进入中低端市场;中端领域(如普通电镀电源)国产替代率达60%,但毛利率较高端市场低30%-40%。核心风险:一是地缘政治风险,高端核心部件(如美国激光器)进口受限可能影响国内设备产能释放;二是技术迭代风险,如CoWoP新技术若实现商用,可能导致载体铜箔等新型材料需求激增,现有添加剂供应商需快速迭代产品;三是铜价等大宗商品波动,虽不直接影响核心部件供应商,但可能通过下游扩产节奏传导风险。综上,PCB扩产潮中,掌握高端激光器、特种添加剂、高纯度石英砂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最典型的"卖铲人的卖铲人"。他们凭借技术壁垒和稀缺性,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占据顶端位置,且受益于AI驱动的技术升级,业绩弹性远超普通设备或材料供应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