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企业同日挂牌新三板,资本市场迎来新力量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内,266家企业同时敲响挂牌钟声,新三板迎来了史上最热闹的一次集体亮相。
2014年1月2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集体挂牌仪式。
这次共有266家企业集体挂牌,使得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从355家猛增至621家,一举超越创业板企业数量,与中小板接近。
在这批挂牌企业中,有6家来自高新区的企业——英诺尔电子、求实智能、天泉鑫膜科技、蓝斯通信、超宇环保、三炬生物,它们作为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的首批挂牌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刻。
01 新三板扩容:资本市场里程碑
2014年1月24日的这次集体挂牌,不仅是新三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容,更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随着这批企业的加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621家,超过创业板,与中小板企业数量旗鼓相当。
此次扩容标志着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的工作正式启动,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打通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新三板与A股市场定位存在很大区别,不会形成同一投资群体在市场选择权上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
02 六家先锋企业:科技与创新的代表
在这次历史性的集体挂牌中,来自高新区的六家企业——英诺尔电子、求实智能、天泉鑫膜科技、蓝斯通信、超宇环保、三炬生物,成为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的首批挂牌企业。
这六家企业均来自高新区,体现了高新区在培育科技企业方面的优势。
今年1月,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的首次挂牌仪式上,这6家高新区企业就已被批准挂牌。
高新区作为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前沿阵地,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进入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03 市场反响:火爆与理性并存
在新三板大扩容的首日,多只个股遭遇市场疯狂炒作,涨幅惊人。
据数据显示,雅威特成为当天最大亮点,股价疯涨7043%,收盘报71.43元。
同时,麟龙股份大涨4100%,泰达新材大涨2272%,还有威门药业、海能仪器、差旅天下等19只个股涨幅超过1000%。
当日新三板成交笔数达129笔,成交额高达6493.42万元。
这种火爆场面并未持续。扩容次日(1月27日),市场迅速回归理性,整个市场只成交了29笔,总金额3238.83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较上周五减少42.45%和50.12%。
04 企业价值:基本面决定长期表现
在当日遭遇爆炒的个股中,雅威特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其股价单日飙升70倍。
雅威特之所以能获得市场追捧,源于其良好的基本面。
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品添加剂和营养保健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高科技企业。
该公司的利润高速增长:2011年净利润不足50万元,2012年增长到86万元,2013年前7个月净利润就高达529万元。
同时,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也持续提升,从2011年的14.16%提高到2013年的69.40%。
05 政策支持: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
高新区作为培育科技企业的摇篮,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提供全方位支持。
高新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进入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做好与省、市相关政策的衔接落实工作,减轻企业上市及挂牌新三板成本负担。
高新区还联合市有关部门举办多场政策宣讲会和业务培训会,解读相关政策;对园区企业调查摸底,指导有意向的企业开展股改、内核等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进入新三板。
截至2013年底,高新区已初步搭建起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地方股权交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
06 全国布局:各地企业踊跃参与
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各地企业纷纷抢滩。以湖北省为例,截至2014年8月20日,湖北省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达67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五位,排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之后。
湖北省新三板上市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东湖高新区进入第一批扩大试点。2012年8月,东湖高新区和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成为首批扩大试点地区。
挂牌企业“百花齐放”,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医疗保健、新能源、消费、教育等领域,出现多个全国“首家”。
如首家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荆楚网,首家学前教育装备企业亿童文教等。
随着这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更多的中小企业看到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希望。高新区已培植6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30多家新三板后备企业。
新三板的扩容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也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更多企业挂牌,新三板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
|